可以很负责任地说,目前没再次出现大萧条。既然中国没有,为何需要谈大萧条时普通人的对策?因为,中国经济按易纲的表述已然浮现了通缩,我们始终相信举国经济的强大力量,但经济上的事,需要一些时间,大概率会是一个漫长的修复期,普通人要做好准备。
如果做一根曲线,中国经济在过去的数年中经历了一个半的曲线运动。它可以定义为上升中的下行趋势。
这很像股市的顶分型,虽然经济并没再次出现负增长,但是,高增长周期结束你。2012年以前是两位数的增长,后来是保8%,保7%,保6%,2022年干脆下滑到了3%,而去年的5%,并不是很强势的数据,因为几乎所有的核心指标都偏弱,我们设定这一些数据完全可靠,趋势也已经在改变了。
对中国来说,部分地是资源没有按市场的游戏规则流向效率与需求,引起了资源错配,支撑住5%是以低效和负债为代价的。这决定了供应强、需求弱的背离现象;居民实际收入与GDP的增长不同步,加之社会保障以及第二次全民共享的分配水平偏低,消费当然刺激不起来。
经济大萧条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,这就是著名的1929年,一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灾难席卷全球,相当惊悚,据1932年9月的《财富》杂志统计,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一点收入,超过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。
即便你是中产,正如一位阿里裁员下来中层管理,本来是年薪200万的生活,现在能提供的岗位只有15万,房供、二胎、全职太太、保姆……,一切都要乾坤倒转,生活可以承压,人的心理妥妥地要经历一次炼狱了。
所以,不管怎么定义萧条,中国会不可能会出现萧条,在一个漫长的弱复苏周期中,工作很重要。
值得提个醒的是萧条期内,即便保住了工作,整个社会的平均薪资水平将一下子就下降50%左右,这个周期内不宜购置重资产,既然购买力下降了,一切资产都会缩水。其实,不用等到大萧条到来,大家都很明白,现在最值钱的已经不是房子,富人可以抢购黄金,已经在高位了还有人抢,而普通人务实的选择是保住现金流。
如果您买了房,背了房贷,一旦资产贬值,低于银行的担保债务,银行有权要求您提供额外担保,或者一次性还清欠款,或者低价拍卖,钱已经花了,而房子没了。
中国对农业的重视现在是无以复加的,虽然有20%依赖进口,主要是大豆一类,萧条不可能会引起农作物产量的减少,政策保持收购价格就行了。
因为我们不是生存在一个与世界隔绝的桃花源中,国与国之间是丛林。国家在竞争,个人也在打拼,卷不是最好的选择,而竞争会告诉你什么是残酷,deepseek的深度学习研究员工薪从去年的50-80万涨到154万,所以,各位还是要活到老,学到老。